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村镇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重组,有效化解风险。这是自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再次对村镇银行改革发展和风险防范进行部署。村镇银行作为我国数量最多的一类银行,将迎来一轮幅度较大的调整。这对村镇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村镇银行是指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县域及以下地区设立、主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3年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重组改制过程中,撤并了部分乡镇营业网点,收缩了在农村地区经营规模。为解决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2006年开始银监会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放宽准入政策。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挂牌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637家,多数由城商行和农商行主发起,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1306个县市。
村镇银行是我国最草根的银行,在服务小微、支农支小、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区域分布看,村镇银行机构中西部占比约为66%,县域覆盖率超过71%;从贷款投向看,村镇银行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保持在90%以上,户均贷款30.5万元。组建14年来,村镇银行自身获得了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底,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分别达1.7万亿元、1.5万亿元,不良贷款为3.7%,资本充足率达17.2%,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村镇银行发展,一些不足和问题逐步显现,如产品和服务能力单一、资金成本高企、资本补充渠道狭窄。特别是一小部分村镇银行经营管理问题较多,发展停滞不前,资本充足率下降快,长年处于亏损状态,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这是村镇银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村镇银行规模特别小,平均负债总额不足10亿元,产品创新能力弱,单体运营成本高。在成立初期,村镇银行主要依赖主发起行支持,如果主发起行支持不够,起步就很艰难。由于品牌影响力弱,村镇银行往往通过提高利率吸收存款,资金成本比较高。同时,由于服务对象非常下沉,信贷风险相对更高,抗风险能力比较低。此外,村镇银行依靠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缺乏多元的资本补充方式。

另一方面,与村镇银行缺乏合理规划有关。从2007到现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村镇银行数量已经超过历史长达数十年的农商行。在未经深入调研和系统论证的情况下,短期内数量增长过快,偏离了农村金融市场实际需求。在政策鼓励下,部分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发成设立了一批村镇银行,但后续管理服务难以跟上。2017年、2018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将旗下的15家、27家村镇银行打包转让给中国银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1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