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根据2017年获得的动物数据来看,我国国内的鹿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0万只,其累积的鹿肉量至少达到了10万吨以上。
而且从古至今,鹿肉都被人们当成是滋补的好药材,在我国著名的医药类巨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着鹿肉口味甘甜香醇,能够滋补气血,强健五脏,养血养颜。

而且鹿肉本身就非常的细腻娇嫩,相较于牛羊肉而言要更加的鲜美可口,但是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鹿肉存积,为何在市面上却很少能够看到有人贩卖鹿肉呢?

存栏量决定常见与否
其实动物肉是否常见与其本身的存栏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就拿在市面上最常见的猪牛羊肉来说,它们是存栏量最高的物种。
据2021年初所获得的牲畜存栏量数据显示,猪的存栏量大约在3.5亿左右,位居我国之首,而羊肉的存栏量也惶不多让,达到了惊人的3亿头,而牛的存栏量相对较低,但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也算非常多的了,大约在7000万头左右。
而鹿的存栏量看起来很多,但是相较于猪牛羊而言,却连它们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鹿肉罕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命力顽强的鹿
我国比较常见的养殖鹿有马鹿以及梅花鹿两类,它们虽然都属于鹿科鹿属,但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因此它们两个之间也是存在生殖隔离的。
而我们之所以要养殖这些鹿,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鹿角,一般来说,一头鹿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摘取鹿茸了,而且这一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它失去,而鹿茸的价值相较于鹿肉而言要高的高。

在自然状态下,马鹿的寿命一般在12年左右,如果是经过人工精心培育和养殖的马鹿,其寿命可以延长到15岁左右,而野生梅花鹿的寿命本身就比马鹿要长,能达到20岁左右,人工养殖的梅花鹿寿命也会相应延长3年左右。
而在此期间,每年都可以无间断的获取鹿茸,一头鹿一般要几十年才能被淘汰下来,供人们食用,其漫长的等待周期,也就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的鹿肉数量相当少。

- 鹿对于人类的价值
大约在1.7万年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野生动物展开驯化过程,在之后的6000年时间里,人类已经成功驯服了3种野生动物,除了第一种用来陪伴和防身的狗之外,剩余的绵羊和山羊都是为了供人类食用以及摘取它们的皮毛供暖而驯化的。
再之后,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食物的来源也更加丰富,这才有了如今的多种不同选择,到了近代,人类驯化动物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不过不再单纯的以肉食来源为主要需求,更多的开始驯化各种新奇物种。
比如说在1600年人类就将外形可爱,声音悦耳的金丝雀成功驯化,大约在1500年前,鸳鸯也成功被我国人民所驯化,而鹿也是一样的。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也能了解到,目前中国境内数量最多的就是马鹿和梅花鹿两种了,其中梅花鹿的数量更是马鹿的好几倍不止。
这主要是因为马鹿的驯化时间比较短,大约是在1970年才被新西兰人所驯服,而人类驯服它们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吃它们的肉,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它们头顶上的珍贵鹿茸。
鹿茸并不是简单的鹿角,而是雄鹿刚刚长出来的新角,从外形上来看,鹿茸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小绒毛而且并没有彻底的固化。

一般来说,鹿茸都是由专业人员直接从鹿的头上取下来,不过马鹿和梅花鹿的鹿茸还不太一样,马鹿的鹿茸呈现为淡青色,而梅花鹿的鹿茸则为浅黄色,因此又被人们称作是青鹿茸和黄鹿茸。
鹿茸摘取的方式也有两种,主要分为砍茸和锯茸,砍茸的过程相对比较残忍,先是将鹿的脑袋砍下来,然后再砍下鹿茸,一般只用于病死或者老死的鹿的身上,而锯茸则是直接在鹿头上进行,先将鹿进行麻醉,趁其昏迷之际,将鹿茸摘下来。

而且鹿茸的再生能力非常强,一般摘下鹿茸后,很快又会重新长出来,因此绝大多数地区都会采用锯茸的方式获取鹿茸。

人类的饮食习惯
作为近代刚刚被人类所驯服的物种,鹿肉并没有像牛羊猪肉一样与我们的日常饮食融合的那么好,由于人类对鹿的了解不深,因此对鹿肉的接纳程度也不算太高。
只有部分持观望态度或者猎奇心的人才会敢于尝试,不过这部分人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稳定大量的供应链,这些就是为什么很多商贩就算知道鹿肉的售卖价格相对较高,也很少会拿到摊子上售卖。

结语
不过在很多中高档餐厅中,还是能见到鹿肉的身影的,只不过相对牛羊猪肉来说,需求量和市场并不是那么大,这也跟人类的驯服鹿的主要目的有关。
毕竟在人类看来,鹿茸的价值要比鹿肉更高一些,所以很少有饲养者愿意抛弃更加珍贵的鹿茸转而售卖相对比较廉价且无人光顾的鹿肉,再加上鹿的寿命相较于其他牲畜而言更长一些,鹿肉的产量也比较低,自然就不会大面积出现在市场上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1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