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恨少
安徽哪个城市最富裕?一般人的印象,肯定是合肥啊,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垄断各种资源。
合肥的外号“霸都”,和“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广州并列。
合肥的经济总量是安徽省会最大的,就是排名第二的芜湖,与合肥都有很大的差距。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却是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一个城市——马鞍山。
安徽曾有四个特殊的城市,都是依靠矿产资源立市,并曾经一城独辖一县,人均GDP在安徽省内都非常高,可以号称“迷你”强市。
这四个城市就是:马鞍山、铜陵、淮北和淮南。
马鞍山
马鞍山因钢铁而设市,最知名的名片就是马钢。
马鞍山位于长江“东岸”,离南京非常近,是安徽境内离南京第二近的城市,第一是滁州。
在安徽境内发展飞快的芜湖,曾因辖地狭小,想合并马鞍山,扩大城市发展空间。马鞍山却一心想和南京走在一起。当地人一般消费在本地,高档消费都开车或坐车直接去南京“埋单”。
马鞍山曾只下辖一县:当涂。
安徽省政府也看出了马鞍山“离心离德”的小心思,来了一个大手笔。
2011年,安徽省政府宣布,撤销地级市巢湖,巢湖降为县级市。巢湖市一分为三,巢湖和庐江划归合肥管辖,无为和和县的深港划归芜湖管辖,含山和和县划归马鞍山管辖。
巢湖位于长江“西岸”,拆分巢湖后,合肥成为了长江沿江城市,芜湖和马鞍上都成了横跨长江两岸的城市。
马鞍山只有跨越长江,去发展自己的小兄弟,短时间内没有精力和南京“眉来眼去”。
铜陵
铜陵位于长江南岸,马鞍山却位于长江“东岸”,这是因为长江从西向东进入安徽境内后,到芜湖后却折向北流去。
李白的诗《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描写的就是这种现象。天门山位于芜湖和当涂间。
历史上的“江东”也是因此而来。
铜陵从名字看,就是和铜有关,铜陵也确实因铜冶炼和加工而设市。
铜陵和马鞍山一样,曾下辖一县:铜陵县。
2015年,安徽省政府把安庆的枞阳县划归铜陵。
2015年,铜陵县撤县设区,铜陵又成为一市一县。但铜陵的辖区面积扩大不小,也横跨长江两岸。
安徽省政府对铜陵和马鞍山的行政区划调整,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性在逐渐下降,两市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但转型又面临着发展腹地不够的制约。一是让两地利用自己的财政,跨越长江,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变相的“先富裕起来的人带动后富裕起来的人”吧。
淮南
淮南市因煤炭设市。和淮北号称安徽两大“煤都”。
但淮南市和淮北市并不相邻,中间隔着蚌埠市。
淮南曾下辖一县:凤台。
2015年,安徽省政府把六安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改变了淮南一市一县的格局。
淮北
淮北市也是因煤炭设市。
淮北现下辖一县:濉溪。
现在安徽省政府还没有改变现状,从周围划一县给淮北,改变淮北市一市一县的状况。
但有人已经在讨论淮北和宿州合并,或者调整宿州下辖的砀山和萧县。
从地图上看,淮北和她的飞地,几乎把砀山和萧县与宿州夹断,中间只有很小的一块区域相连接。
安徽这四城,历史上出现一城一县的区划,是因为工业城市发展,也需要农产品供应,就划给她一县,用来提供粮食供应和“菜篮子”。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各省内几乎很少做大的变动,除了地级市内撤县设区或改县设市。但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变动却非常大,巢湖撤市改为县级市,并且一分为三,芜湖、马鞍山、铜陵和淮南都从临近的地级市划走辖县。
可见安徽省政府的魄力,中国最早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就是从安徽起步的。
另外,也见中央对安徽的特别抬爱。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1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