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西左权县石匣乡三家村一所养鸡场开启了一天的工作生活。年轻的女主人郭华打开机器设备为笼内15000只肉鸡喂食,随后又开动清粪机打扫鸡舍。一顿忙活之后,看着这群叽叽咕咕健康活泼的鸡,她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雨季的到来,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大联村的村民周先生,时常关注着汛情,经常一大早来到田间,精心呵护着上百亩的水稻,心中“算盘”吧啦吧啦响个不停,计算着刨除土地租金款项后的收入。
作为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民公司”)贷款村组的大组长,同心县王团镇大沟沿村村民赵月珍,经常手把手地教大沟沿村的姊妹们如何搞养殖,带领着姐妹们共同脱贫致富。
作为普通农民的他(她)们,正是通过小额贷款的支持,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小额贷款公司为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及时便捷的资金支持。
迈出第一步
山西左权县的郭华是一位普通朴实的农村妇女,结婚后,她的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在家照看孩子料理家务,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夫妻俩琢磨着想干些其他的营生。在亲朋好友的建议帮助下,他们计划做肉鸡养殖。想法虽然很美好,但是起步并不容易,一是没有养殖经验,二是缺乏资金。由于养殖业风险较高,在起步投资阶段,郭华在亲朋好友间很难借到钱。
在进展艰难的时刻,郭华听说了中和农信,并主动到中和农信咨询。2013年4月份,她得到了中和农信小额贷款4000元的资金支持,加上自己打工的积蓄,在村子附近投资修建小型养鸡场,迈出了养殖业的第一步。
凭借着最初的4000元,在郭华的努力下,她的养殖业逐步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从2013年开始做肉鸡养殖生意至今,原来的4000元贷款已经变成了现在的10万元贷款,郭华的养鸡场也从几百只鸡增加到15000只,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中和农信左权分支客户经理曹海青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自2013年以来,郭华夫妻双方累计向公司申请个人贷款5次,总金额达24万元,贷款资金都用于投资肉鸡养殖。”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几年前,赵月珍婚后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一家6口人挤在3孔箍窑里,几亩旱地种植着小麦和土豆。怎样才能上家人吃得饱,吃得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成为她当时心心念念的事。
2009年11月,她向惠民公司贷了第一笔贷款2000元。赵月珍用这2000元买了5只羊,还开了个小商店,第二年这些羊产了羊羔并且出栏,让她很轻松地还上了贷款,并且赚了600元。期间,她参加惠民公司组织的考察学习,看到一些农户养牛赚钱更多更快,萌生了养牛的念头。于是她又向惠民公司贷款5000元,开始养牛。由于没有经验,她和同联保小组的其他3位妇女购买了6头牛,开始合伙饲养,在获得养牛经验技术一年后,她搭建了自家的简易牛棚,贷款1万元,购买3头小牛,正式踏上了养牛致富的道路。
不忘共发家
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肉鸡的养殖技术,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且购买引进了各种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郭华逐步还清贷款与借款。
如今,郭华夫妻俩已经熟练掌握了养殖肉鸡技术。这样一年下来出栏6次。一年的收入除去开支也相当可观。郭华的收入从原来的一年几千元到如今的10多万元,她也成了农村致富能手。
“为了项目发展,我还会继续借助小额信贷的支持扩大养殖规模。”郭华说。
如今,作为惠民公司贷款村组的大组长,赵月珍不但实现了个人的发展,还带领着大沟沿村的妇女一起搞养殖,通过养殖牛羊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大家的牛羊有什么问题就会到我家的活动室来讨论和咨询,相互交流经验。”赵月珍说。
自从赵月珍担任大沟沿村的大组长以来,村组的贷款人数从刚开始的17人增加到现在70人,还有很多妇女都想加入到她的信贷村组。
扶贫还在于扶智。之前,村里的大部分妇女都不会写字,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自从大沟沿村开展了小额信贷项目以来,惠民公司为大沟沿村配备了黑板、桌椅板凳,赵月珍自愿担当起老师的角色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在赵月珍的帮助下,这些妇女签合同再也不需要人抓着手写自己的名字。
互信是基础
种地是个“看天吃饭”的活。江苏黎里镇大联村的周先生夫妻俩,在当地承包了566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小麦。2016年起,周先生获得了鑫鑫农贷的金融服务。但是由于当年的强降雨,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暴发,小麦产量、质量降至史上最低,农民亏损严重。
面对困难,周先生希望能通过一年的努力,弥补上年度的亏损。于是,2017年,心情忐忑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继续向鑫鑫农贷申请贷款。在充分的调研之后,鑫鑫农贷认为,周先生种植经验丰富且信用良好,于是果断地决定给予支持,贷款很快就到位了。没想到,由于太湖地区小麦休耕,水稻成了周先生当年唯一的收入来源。尽管总体没有亏损,但也仅仅维持了收支平衡。基于信任,2018年鑫鑫农贷的贷款资金又如期而至。
没想到,家中意外遭遇火灾,周先生在救火时腿被烧伤。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他在支付当年土地租金款时捉襟见肘。
鑫鑫农贷的客户经理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上门探视,并表示不抽贷、不压贷,帮助周先生渡过难关。
互信,让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16年到2018年,周先生和鑫鑫农贷合作4次,累计获得贷款资金38万元。如今,在鑫鑫农贷资金的支持下,周先生的种植业逐步回到了正轨。
作者:本报记者 庞东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2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