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7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召开。作为西方阵营内部的“小圈子”会谈,G7早就失去其代表性,无法承担起引领国际经济长远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一场由发展中国家搭建的政治交流机制——金砖国家,却走在大步向前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北京时间6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方式召开,经过各方一致讨论交流,不仅就促进全球经济长远发展达成多项共识,还一致同意金砖国家扩员,且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中。

在金砖扩员事项中,中俄两国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从最早提出“金砖+”理念,,到现在支持扩员,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一切有意愿的国家开展与金砖组织的合作,拒绝将金砖国家打造成G7那样的封闭“小圈子”。
6月27日,伊朗外交部正式宣布,本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与此同时,俄方不仅对外证实相关消息的准确度,还补充另外一个国家的名字——阿根廷。外媒透露称,在伊朗与阿根廷申请加入的背后,有十分明显的俄罗斯身影。

中俄联手做大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北京和莫斯科的共识,可就在金砖国家扩员进程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原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召开之际,还举行由金砖五国元首和13个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不过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却没有出现在这次与会名单上。
巴媒《论坛快报》表示,对于巴基斯坦缺席此次外交活动,感到“令人惊讶”。

就此事件,巴国官员暗示,“某个金砖国家阻拦了对巴基斯坦的邀请”。尽管巴方没有点名任何国家,不过从现有的金砖五国成员分析,印度无疑是首要被怀疑对象。而根据巴铁发言人所说的,“包容性原则”“避免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方式”,可以百分百板上钉钉,说得就是印度。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问题、宗教矛盾、领土争议,印巴两国长期保持敌对关系,阻挠巴基斯坦发展是印度对外战略的重要出发点。前些年,趁着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巴联手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建设。不过印度却从自身利益出发,一直对该项目持反对意见
印度的反对意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付诸于实践中。印度情报部门通过资助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有组织地开展针对中国公民、中资企业和中国项目的恐怖袭击。去年达苏水电站爆炸事件,导致9名中方人员遇难;今年卡拉奇大学爆炸案,导致3名中国教师遇难。

如果说同中巴对抗,是印度国内的“政治正确”,那么对阿根廷加入金砖持消极态度,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阿根廷与印度之间相隔万里,没有地缘政治的矛盾,也没有重大历史纷争,除了“自私自利”,想不到印度这么做的目的。
外媒分析称,印度之所以不希望新鲜血液的注入,最重要原因是组织的扩大会削弱创始成员国的话语权。按照金砖国家组织原则,各成员享有平等权利,换言之在现有框架下,印度同中俄一样拥有五分之一权利。而随着后续国家的陆续涌入,印度的话语权和权利必将被严重稀释。

印度这一操作,按照高情商说法,这是“斤斤计较”,按照低情商说法,这是“自私自利”。在国际风云对抗激烈的当代,越是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越容易影响整个大战略的实施,乃至于最后害人害己。印度自诩为“世界大国”,如果都无法理解这一道理,那么其注定很难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国。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2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