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马化腾,阿里和腾讯是两对冤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两者的竞争十分的激烈,涉及社交、移动支付、借贷、游戏等多个领域。
马云推出了支付宝,马化腾就有了微信支付,支付宝有花呗借呗,微信就有了微粒贷。当然马云也试图在搞设计,尝试过让支付宝设计化,但作为专业的金融软件,社交还是干不过微信。
同样微信虽然有微信支付,但主体功能还是社交,在借贷、大额移动支付、理财等方面也不可能干过支付宝。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支付宝的借呗和微信的微粒贷,借呗深受人们欢迎,而微粒贷却无人问津。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微粒贷授信额度与实际额度不对等,提额慢。
支付宝的借呗只要有相应的芝麻信用分就可以得到授信额度,授信额度多少使用额度就有多少。而且根据芝麻信用分的高低来调节额度,芝麻信用分高额度提升就快,芝麻信用分低则会降额甚至是关闭借呗。
与借呗不同,微粒贷里的授信额度与实际额度大相径庭,显示出来的都是高额度授信,让人觉得:哇。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有这么高的额度授信,稳。结果呢,实际额度却低得要死。这一点让很多用户的前后落差之心呼之欲出,基本过后就是选择荒着了。

而且微粒贷的评估系统也很奇怪,是以腾讯多年来积累的社交数据及央行的个人征信数据为标准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很多人综合评定不通过而得不到授信额度。
第二,微粒贷邀请制门槛太高
其实,很多人都是乐意开通微粒贷的,但是没办法,微粒贷的白名单邀请制将大多数的人都拒之门外。
据统计微信用户每天活跃量都达到了10亿多人,可偏偏微粒贷不温不火,1亿多人的开通,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完全拜邀请制所赐。

第三,微粒贷与征信捆绑过严
微粒贷只要借一笔,立马就会在征信上体现出来,这样来回几次征信借款数据就太多了。假如:每次借5000,借一次上一次征信,感觉太不划算了。相比支付宝来说,花呗也可以达到3万额度,随用随还,确实很方便,而且不上征信;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总之,微粒贷不火是有原因的,其虽然准备好了与支付宝借呗竞争,但技术等各方面显然还不成熟。
对于微粒贷,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3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