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流行乐似乎一直走在华语乐坛前列。
从国语老式情歌时代到新音乐时代,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台湾乐一直都很先锋。
对比港乐,台湾乐也比较纯粹。
小小的香港,先后诞生了四大音乐颁奖礼。
而台湾乐坛单纯音乐类奖项——台湾金曲奖,也只是到了1989年才正式设立。
而设立后,金钟奖就直接取消了最佳男/女歌唱演员奖。
相对于噱头多、娱乐成分重的港乐颁奖礼,金曲奖还算严肃公正。
如同许冠杰开创了现代港乐。
台湾乐坛也从杨弦1975年编纂《现代民歌乐集》和1976年的“淡江事件”引发的校园民歌运动,开启了台湾现代流行乐的新篇章。
今天,来盘点台湾现代流行乐开始到上世纪末10位以唱功见长的男歌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为避免关公战秦琼式的意淫,按照歌手成名时间的先后列举。

1969年,19岁的高凌风组建了“火鸟”乐队。
1974年,高凌风加入歌林唱片并以《女朋友》成名。
可以说,高凌风与刘文正就是台湾现代流行乐第一个时代的两位王者。
高凌风唱功出色、台风华丽、造型前卫,用载歌载舞赢得了“青蛙王子”的美名。
虽然高凌风在他活跃的时代没有斩获台湾金钟奖歌王,这点他不如同辈凌峰和后辈费玉清、黄文章。
但这些都是因为高凌风受场外事件影响,“信用评分”不够,不代表他实力不行。
听听《泡菜的故事》、《燃烧吧,火鸟》、《大眼睛》、《冬天里的一把火》,你会迷上高凌风的声音。
在高凌风正式加入歌林唱片后不久,刘家昌就把23岁的刘文正挖过来做高凌风的师弟。
不曾想,这位比高凌风还高大帅气的新人歌手,在他加盟的第一年就火遍了亚洲。
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
刘文正成了台湾乐坛首位被冠名为“天皇巨星”的歌手。
他连续五年获得金嗓奖,连续三年获得金钟奖歌王,创造了太多耀眼的成绩。
刘文正,就像是台湾乐坛的“猫王”普莱斯利,他用他扎实的唱功、雍容华贵的台风开创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时代。

第三位登场的歌手,是1977年正式出专辑的“小哥”费玉清。
费玉清从刘文正时代活跃到了周杰伦时代,是台湾乐坛的“常青树”。
他是金钟、金鼎双料歌王,唯一遗憾的是在金曲奖歌王上六提零中,没有办法看齐殷正洋。
费玉清被称为“小调歌王”,从《梦驼铃》、《一剪梅》到新千年后的《千里之外》,费玉清的唱功似乎从未退化。
第四位是“三金歌王”殷正洋。
殷正洋从民歌时代的餐厅驻唱歌手到台湾乐坛唯一一位金钟、金曲、金鼎“三金”歌王,他在歌坛的成绩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在殷正洋活跃的时代,他常常被拉来与费玉清做对比,结论是:费玉清是“小调歌王”,殷正洋是“台湾第一男声”。
民歌在台湾乐坛的位置十分重要,而殷正洋就是民歌时代最好的歌手之一,他是“民歌贵族”。

第五位是1985年以歌手身份出道的童安格。
实际上,童安格1983年就进入歌坛了,但当时他更侧重于幕后制作,直到公司鼓励他踊跃唱歌时他才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想你》。
此后,他将写给其他成名歌手的作品自己一一再次演唱,而且他写的歌通过他的嗓子呈现出了更好的听觉感受。
从1985年做歌手到1996年移民加拿大,虽然童安格在金曲奖歌王上四提零中,但不妨歌坛对其唱功的认可。
他就像情歌时代的殷正洋,曲风酣畅优雅大气,歌声如老酒般让人沉醉。
第六位是1987年进入歌坛的王杰。
王杰的唱功,从他势头超越“小哥”齐秦的“镶着金边的嗓子”就可见一斑。
巅峰期的王杰,其高亢嘹亮的嗓音惊诧了整个华语乐坛,即使他去香港发展也被“三王一后”们所接纳。
唯一遗憾的是,王杰在他巅峰期过度用嗓,导致他在歌坛待了不到10年就出现严重的倒嗓状况。

第七位是同样在1987年进入歌坛的“红十字乐队”主唱赵传。
赵传是滚石唱片数得着的唱功突出的歌手,虽然他说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但他的嗓子一点也不温柔。
赵传有着亮丽的高音,但这高音一点也不掺杂质,让歌迷听来十分舒服。
如果歌坛有“七种武器”,那赵传的声音就是七种武器里的“拳头”,没有过多掩饰,直接拳拳到肉,直击歌迷心底。
第八位是1988年出道的歌手张雨生。
从1988年出道到1997年意外离世,张雨生的声音陪了歌迷十年。
与王杰的高音中带了故事不同的是,张雨生的高音就是一种本我,一种与生俱来。
这高音既不拖泥带水,又不刻意炫耀,它实在是造物主的巧夺天工。

第九位是1988年正式发歌的张信哲。
张信哲是在1989年开始在歌坛显山露水的,直到他1992年服完兵役归来后才绽放异彩。
滚石后期、百代时期和索尼前期,张信哲的声音几乎完美的无懈可击。
与王杰、赵传、张雨生不同的是,张信哲的声音有一种“煽动性”,这种“蛊惑”,会让听者一不小心就被带入“哲式情歌”中。
以张信哲的实力和金曲歌王的名号,说他是天王几乎没人反驳,但歌迷们更喜欢叫他“王子”,因为“王子”与歌迷的心更近一些。
第十位给到1991年进入歌坛的林志炫。
不要认为林志炫是在近年来频繁参加内娱音乐节目才积累起了知名度。
实际上,林志炫在乐坛有个华丽的开场白,他与李骥组成的优客李林的首专《认错》就为点将唱片创造了百万销量。
林志炫,就像港乐的李克勤,说到唱功,几乎冠绝乐坛、秀出班列,只是随着乐坛人才的凋零,状态保持得当的他们成了“稀缺资源”。
或许,歌迷们对齐秦、周华健等人没有入选感到讶异,但这不是在比拼歌坛荣誉和影响力,只是单纯以唱功为标准做的个人看法阐述,还望抛砖引玉,“炸”出更多同时代唱功出色的低调唱将。
对不起了,黄文章、庾澄庆、姜育恒、林强、黄大炜!
其他的,请热心歌迷朋友们补充!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22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