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皆知,湖南人吃得火辣,性情亦是如此,自古也多慷慨悲歌之事,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故乡自是不一般,湖南相应主席革命的自然也是名列前茅,比如身为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大将,自27年参加革命起,始终跟随党的领导,数十年走南闯北间,为党的多项重要战役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制胜因素。其所在的华东第三野战军几乎可以说是我党在解放战争中最为强大的一支战略部队。多年来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淮海战役中功在榜首,同时还开创了两个先例,第一个剿灭国军整编师及第一个歼灭兵团,都是三野开创的。在三野的班子里,按理说粟裕大将应该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但是就是这样的战绩仍有四位同样身为将军的部下,不服粟裕大将。

第一位是许世友将军,许将军嗜酒如命,尤爱茅台,已经发展到只要是没有战场任务,日常生活中必定是酒不离手。又因其自小在少林寺修习,枪法又高人一等,脾气火爆再加上为人耿直,造就了许将军直来直去的性格。在三野中资历也高,在长征时期就独当一面负责一支队伍。论资排辈的话要算粟裕大将的前辈了,可是当自己要在这个后辈手下听令的时候,许将军心中自然是有一些不舒服的。以至于在粟裕大将制定某些战略计划的时候,许将军经常提出反对意见,不过好在这些革命先烈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是对事不对人,都是一心为了把革命贯彻到底,后来在许将军了解了粟裕大将的为人和战略眼光之后,他们私下的关系也十分和睦,甚至还帮粟裕大将照顾家人。

第二位是宋时轮将军,宋将军最早时任山东野战军总司令,作战勇猛,在解放战争中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作战是屡战屡胜,党组织后来成立华东第三野战军,宋将军被任命为第十纵队司令,官职仅次于粟裕大将,但是宋将军对此安排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自己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在粟裕大将之下,凭什么自己要委身于粟裕之下?
即便是心理上不服粟裕大将,但是在作战上,宋将军也从不打折扣,每一次面对任务指令都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为三野的辉煌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光芒。尤其是在48年的豫东战役中,宋将军所率领的部队出色地完成了重创敌人的任务,以至于对战局的形势都发生了逆转,使原本劣势的三野取得了最终的大胜。在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他给敌人造成了重创,直接扭转了战场上的形势,最后三野顺利获得了胜利。
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人如果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迷失自我,宋将军在一次次的胜利中逐渐有一些膨胀。后来甚至发生了一件比较恶劣的事,在一次军事会议中,由于宋将军和粟裕大将对作战的方案产生了不同看法,宋将军居然在会议上当众说粟裕大将不懂战事。粟裕大将在当时的班子中怎么说也是领导人,脸上也挂不住,两人大吵一架,宋将军火爆脾气,当时就要撂挑子辞职不干,还好陈毅出面挽留,并调解了双方。

第三位是谭震林将军,谭将军自1926年参加革命,一直以稳重见长,与许世友将军的前线拼杀不同,谭将军多负责一些文书工作。作为三野的副政委,他是打心眼里认可粟裕大将的能力,可以尽职尽责的谭将军身为政委,主抓思想工作,除了在战场中的战绩外,谭将军更注重私下的一些细节。在粟裕大将犯错的时候,谭将军只会直言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就好像在47年华野分兵时,在与国民党武装力量的交锋中,我军连吃败仗,谭将军就直接在信中把粟裕大将狠批了一顿。

第四位是陈士榘将军,陈将军能力出众,在担任34师参谋长时,就曾收到过毛主席的亲口赞扬,且不骄不躁,一步一步走到了军长的位子,后来调任华东三野的参谋长。在作战期间与粟裕大将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经常为粟裕大将提出一些关键性意见。
可后来有一件事,差点影响了两人的革命关系。当时三野按照陈将军的指挥,准备进行下一步行动,这时粟裕大将提供新计划,陈将军很自信自己的计划,也知道无法在短时间内说服粟裕大将,用兵者皆知兵贵神速的道理,情急之下直接越级上报,将两个方案直接上报给了中央,交由组织决定使用哪个方案,组织经过研究讨论,决定使用陈将军的方案,粟裕大将得知此事后,还没有甚大反应,可是陈毅直接气坏了,认为陈将军这种做法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越级上报犯了大忌,好在最后完美解决。这也没有影响陈将军和粟裕大将的关系,在国家危难和大是大非面前,这些革命先烈总能不假思索,摒弃前嫌地携手共进,这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3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