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毅
一
本文所叙陈平非‘眉山论剑’的现代版陈平,而是西汉开国谋士陈平。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所写陈平,发迹前物议颇多,原因就在于贫穷。有的人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看不到未来的变化。陈平的兄嫂即是这样,"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有人挖苦陈平说,家贫还吃得这么肥胖?其嫂说道:
"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但他的兄长却认为陈平很有发展潜力,愿意为他投资。《陈丞相世家》中记载:
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伯兄长为弟弟投资的理由就是因为陈平"好读书"。"学而优则仕”。只有读书才能改变社会现状,读书是贫穷人家孩子的差不多唯一光宗耀祖的途径。
而陈平的贵人张负的投资,是偷窥到陈平"负郭穷巷、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由此判断陈平不会久居人下,会有出人头第的那一天,故将孙女嫁给了他。
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赌,人的未来是否有前途,也得赌。张负赌赢了。

二
贫穷人家岀身的孩子,岀仕后所走的路,注定充满更多坎坷,只有闯过这一道又一道的坎,方可为人上人。
陈平听说陈涉起义当了王,觉得露脸的机会来了,便辞别兄长伯,来投奔魏王咎,但魏王不采纳他的计策,而且有人进谗言陷害陈平,陈平从魏王那里跑到项王麾下。在项王那里也不安稳,便来找刘邦。刘邦宽怀大度,收留了他,并且封了官。
这就引起了刘邦部将绛侯、灌婴等人的不满。开始编织他的坏话,套路一样:
"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这几条罪状,可真够陈平喝一壶的。其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什么本事;其二,品行不端,有男女问题,而且是盗其嫂;其三,三姓家奴,反覆小人;其四,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然而这些罪状细究起来,最多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当时连刘邦都动摇了,责备举荐陈平去楚归汉的魏无知:你给我保举的是什么人!魏无知也是个善辩之徒,说道:
"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意思是说,我给你推荐的是能帮你和项羽争天下的奇谋之士,突出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品行。因为这个品行在战场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话这样说好像不受听,其实是符合战争之行为逻辑的。
下面陈平和刘邦的对话就能应证那战争的行为逻辑。
项羽包围刘邦于荥阳,断了粮道,进攻很急。刘邦问陈平: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回答道: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洁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洁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之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陈平也是个敢讲真话的人,他把项羽与刘邦做了个对照分析:一个是恭敬爱人的君子,一个是傲慢少礼的小人;一个是廉洁好礼者归之,一个是顽钝嗜利无耻之徒归之。两厢对照,良莠分明。陈平仿佛在暗示刘邦:咱俩耗子挨着板仓睡,一样样儿的灰脊背,还论什么品行。陈平的分析,是对"兵者诡道”的最好诠释。如果说项羽是君子,刘邦是小人,则君子最终输给了小人,我说的是在战场上。
接下来,陈平采用金钱贿赂的方式,成功地离间了项羽君臣,使项羽疏远了钟离昧等战将,气死了范增。这样一来,项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三
社会上常以世俗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切人,殊不知,对于帝王来说,国家利益和安全才是最大的标准。故用黄、老之术来衡量陈平这样的治国之才,格局未免小了些。
毋庸讳言,陈平是阴谋家,但汉高祖刘邦治理国家需要这种阴谋家。
汉六年,有人上书说,楚王韩信要谋反。刘邦问诸将怎么办。诸将不假思索地说:
"亟发兵坑竖子耳。"
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蛮莽武夫。刘邦问陈平计。陈平反问刘邦这个上书言谋反的事,韩信知道否。刘邦说韩信不知。陈平又问:
"陛下精兵孰与楚?”
刘邦回答:
"不能过。”
陈平又问:
"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刘邦回答:
"莫及也。”
既然兵不如楚精,将不如韩信,那么举兵攻打就无胜算。陈平出的主意是智取:
"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韩信果然上当,当场被擒拿。就连精明如韩信者,也逃脱不了暗算。
后来,刘邦与匈奴作战,解白登之围,也用的是陈平的计谋。平叛陈豨和黥布时,陈平"凡六出奇计”,可能考虑到这些馊主意上不了台面,故"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四
陈平虽然是个阴谋家,但他的头脑和张良一样,绝对清醒,始终没敢炸翅。
吕后专权时,他表示积极拥护,因而免去灾祸。孝惠帝驾崩,吕太后,准备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壬陵,王陵说不可。问陈平,陈平说可。他得到了重用,由左丞相升为右丞相。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屈心抑志,伪装自己,保存了一条老命,也为后来的恢复刘家天下埋下了伏笔。
等到吕太后死后,陈平便与周勃合谋,诛杀吕氏。
孝文帝被立后,太尉周勃因亲自诛吕有功,陈平将尊位让给了周勃。一般说来,书生得志,不可一世。吃点小亏就要大喊大叫,闹得沸翻盈天。而陈平,应该是书生中的明白人,懂得主动让贤而换来余生平安。
不仅如此,陈平晚年说道:
"我多阴谋,是道家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陈平说得不错,他损了不少阴德。但他之所以阴,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太史公有言:
陈平"常出奇计,救纠纷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书生读之,从中可悟出点什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6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