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小吃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上海人的追捧。江湖地位不亚于臭豆腐之于长沙,烤冷面之于哈尔滨。
生煎因其油而不腻、唇齿留香,俘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老饕客。于是近几年,市面上也涌现了很多生煎连锁品牌,睦记生煎、小费生煎在全国各地也都打响了名号。
除了上述几家,说到生煎做得好的品牌,小杨生煎必须拥有姓名!起源于1994年的小杨生煎,在全国已经拥有200多家门店。如今早已成为上海特色小吃的代表。
创始人杨利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本期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小杨的成长之路。
1、好产品+创新
发展的根本和利器
产品是一个品牌进入市场的底牌,好的产品自带流量,不好的产品自砸招牌。
最初,生煎制作所需要的采购、拌馅、擀皮等一系列流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杨利朋一个人来做的,因着皮薄馅大,物美价廉,这家店一经开业,就火到排队排长龙。
小杨生煎并不是这个品牌最原始的名字,最原始的名字是“王中王”,旨在成为上海最厉害的生煎。
这世上从来就不缺跟风者,“王中王”生煎火了,“皇中皇”、“王中皇”等一大批山寨店铺冒了出来,一时间整条街都是生煎店,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看到此景,杨利朋果断改了店铺名字,将自己的姓冠于其上,名叫“小杨生煎”,还将经营时间大大延后,不仅限于上午时段。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尝新需求和打出差异化,小杨生煎在生煎面皮和馅料中都进行了创新下足了功夫。例如推出墨鱼汁面皮的黑色生煎,猎奇又美味,藤椒鱼肉内馅、墨鱼仔内馅和小龙虾内馅的生煎极好地符合了年轻人的消费口味。
在品牌扩张的路上,小杨生煎并不是一帆风顺,如创始人杨利朋所说,“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者口味不一样,例如上海消费者吃着正合适的口味,无锡的消费者却认为口味不够甜。
在这种情况下,杨利朋没有选择改良口味迎合市场,而是坚持原汁原味的上海风味。
“生煎是上海几百年来的传统美食,我宁愿多花点时间和成本去教育市场,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要让它保持原汁原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时间,原汁原味的小杨生煎逐渐被市场接受,得到了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小杨生煎还建立了中央厨房,在中央厨房将肉馅包装好至成品库冷藏,再由冷藏车运送至各门店,现包、现烧、现售给顾客。
对于产品的严格把控,是小杨生煎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原因。
2、颠覆传统门店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餐饮行业也是如此。
想要产品卖得好,不仅要味道好,长得也一定要好。这其中不仅包括产品长得好,店面装修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小杨生煎的第一家店是上海人皆知的吴江路60号。最开始时杨利朋并没有太注重店面的形象管理,和现在的小杨生煎相比,第一家店可以称得上是简陋。
20块买的油桶,经过外公的一些加工摇身变成的炉子,在写字台表面覆上一块不锈钢片就是简易版的操作台。
但是杨利朋知道如果想要让品牌长期发展,只有产品好是万万不能的,店面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于是她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对店面空间进行设计,一改之前随性无美感的店面装修,不同位置的店面有着明显的风格区分,有涂鸦暗黑风、复古老上海风等,小杨生煎店面一跃变身为最潮流时尚的网红打卡地。
好不好看的检验标准是能不能让消费者拍照分享朋友圈,各位老板,您的店面被拍了吗?
3、科学的管理手段
对于一家餐厅来说,除了拥有好的产品之外,还应该有好的管理,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一点对于连锁餐饮来说更加重要。
小杨生煎一开始因为店面少,采用小作坊式管理就可以将店铺打理的井井有条,凡事杨利朋都尽量亲力亲为,可是当门店数量增长到第19家时,杨利朋倒下了,她明白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是不行的,这样发展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
几经周折,她花了大价钱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规划小杨生煎的下一步发展。
自此,小杨生煎开始步入连锁化发展之路。
踏上连锁化发展道路之后的小杨生煎开始了迅速扩张,2013年,上海生煎市场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此大背景下,小杨生煎及时应对,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一跃成为上海生煎名片。
餐谋说
如今,小杨生煎已经拥有了200多家店面,杨利朋却不骄不躁,并且依旧雄心壮志。她表示: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原汁原味,保证好品质,扎扎实实走稳每一步,再慢慢进入新的市场,未来可能打入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让我们一起期待小杨生煎为我们交上的答卷吧!
来源:连锁餐饮老板内参
关注公众号“店商”,免费获取更多商业地产、开店创业相关资讯、报告、品牌动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