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BOOM是建立在以太坊智能合约上、自带销毁机制的新型Token。BOOM的立项是一次社会实验,旨在探索极端紧缩型货币在市场中的影响,验证其对冲Token世界急速通货膨胀的效能。BOOM的原始机制简单明了:每笔链上BOOM转账发生时,转账BOOM量的1%将被自动销毁。
项目亮点:
1. 代币发行量来说,BOOM总量才10亿,永不增发,会一直缩减,流通量缩减往往会造成代币的价值会有所提升。是在以太坊智能合约上自带销毁机制,每笔链上BOOM转账发生时,转账BOOM量的1%将被自动销毁。销毁无限制。
2. 项目背后有创世资本、Spark Capital、Sight VC等资本的支持。
劣势:
1. 项目的创始团队无公开。
2. 社区运营团队不活跃,仅仅流通于三家交易所。
3. 市场上的交易低迷。
总结:从项目的机制来说,BOOM是采取了通缩机制的模式来销毁代币,按理来说,代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不会太差,最起码代币的价格会有所回升,代币从曾经的0.2跌到如今是0.006,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呀。想单纯靠一个销毁制来作为通缩币的龙头,压根不可能的,市场上比特币、莱特币等货币的减产,确实在市场上能引来一波好的价值拉升,最起码人家社区的共识所在,而BOOM是通缩机制,但是目前的社区于推广都是没有到位的,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的一个落地场景,讲解循环代币的一个销毁机制,仅仅靠用户的买卖来销毁吗?在逻辑上,我觉得这个项目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而言,更不看好,所以不会投资。
查看了一下关于Boom的简介,确实没啥好说的。
据官网介绍,boom token做的一种通货紧缩货币的实验,通缩机制完全基于智能合作。最初总量10亿,每个链上boom交易完成,交易金额的1%被烧毁。按照官网的介绍,boom可以自主并永久存在,直到他们全部被烧毁,从而在交易过程期间推动boom更高的价格。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假想一下,假如我们自己囤上几百上千个boom放在钱包里面不动,等其他的烧毁完了,我们囤的那些boom价值岂不是要上天,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你这么考虑,别人也是这么考虑的,最终的结局都是放在钱包里面发霉,要记住一点:货币只有流通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对于boom这个币是没有任何前景的。
其次有兴趣的可以去智能合约上面查一下持币地址数与boom的数量,你会发现994个持币地址里面很多都是假用户。我给到底简单说一下,是因为后面很多持币地址的boom数量是相同的。虽然后面也会夹杂着一些数量不同的持币地址,但数量不多。
据我个人推断,虽然boom持币分散,但绝大多数boom还是控制在一个人手上,因此会用相当大的风险,官网上面没有团队信息,也没有白皮书的链接,关于boom是否有其他的应用场景并没有发现,或许就是一个想通过单纯的销毁机制作为噱头以达到吸引韭菜入坑的目的,啰嗦了半天,建议投资者远离。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qukuai/4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