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特币有所了解的会经常听到挖矿”一词,挖矿”就是比特币产生的方式,具体它产生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传统互联网的作用是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而比特币等区块链系统是为了实现价值的自由流通。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类似于现实中的美元、人民币等,为了使区块链系统上资产自由流通,而充当的一般等价物。
而所谓挖矿”,就是将过去一段时间里尚未经网络确认的交易数据收集、确认,然后打包成一个无法被篡改的交易记录信息块,从而完成一个网络公认的交易记录,并永久保存记录。
在网络中,大约每10分钟会记录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就包含过去10分钟内所有的交易数据,由于每个节点都想打包确认这个数据块,所以最后由谁打包是要争抢的。最后确认打包数据块的会得到额外的虚拟货币奖励,这些奖励就是新生成的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的发行过程。
挖矿是一个形象的叫法,因为在过程中会产生比特币奖励,它真正的名字是PoW(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证明。这是个经济学概念,它是一种策略,即防止对服务或资源的滥用。工作量证明系统可以看成是两个步骤,一个是工作,另一个是对工作的验证。
比特币的数量是有限的,根据比特币供应机制,每个人能够挖到的比特币数量与其挖矿设备的算力占比特币全网算力总和的比例成正比。在早期参与者较少的时候,挖矿非常简单。随着比特币的发展,矿机装备竞赛愈演愈烈,挖掘比特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根据比特币系统的设计,每10分钟可以生产一个交易记录块。最初每生产一个交易记录块,会有50个比特币的奖励,因此最初每天会有7200个比特币产生,但奖励每4年会减半,最终系统中只能有2100万个,直到挖矿奖励完毕。
比特币PoW的共识机制也有一定缺点,例如网络性能较低,区块共识确认的时间较长,交易速度就会很慢。另外,很多矿机挖矿的竞争导致电力等资源大量的浪费。
因此,目前以波场TRON为代表的公链采用的则是DPoS(代理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每位持币用户都有权投票选出代理节点,最后得票最多的节点会承担起生成新区块的责任,目前波场有27个超级节点,这样就大幅降低了区块创建和确认的时间,交易速度会大幅提升,目前波场TRON的处理速度已超过2000每秒,大大超过比特币每秒7笔的处理速度,这样未来的商用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避免了竞争挖矿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最初的时候,用CPU就可以挖到比特币,中本聪就是用他的电脑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世区块。然而,CPU挖矿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的比特币挖矿是ASIC挖矿和大规模集群挖矿的时代。
挖矿速度,专业的说法叫算力,就是计算机每秒产生哈希碰撞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手里的矿机每秒能做的哈希碰撞次数,就是算力。
比特币在宏观上的原理,就如同黄金一样。黄金在地球上的总量是一定的,而且比较稀少,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使用,在纸币大面积发行之前,一直作为货币的形式来使用。比特币也是一个道理,之所以比特币可以用来作为货币的形式来进行买卖,也是因为其总量是一定的,而且挖矿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主要表现就是电力上的消耗。
工作量证明,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通常是极为低效的,而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比特币的背后是一个公共账本,这个账本每十分钟需要重新记录一遍,而成功记账者会获得一定数量比特币的奖励。在比特币诞生之初,这个奖励是50个比特币,这一数字大约每4年减半。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zixun/12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