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5年内房价必涨的十大城市是什么。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来解答!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5年内房价必涨的十大城市排名,币侠网小编(www.yfhhf.com)现在为大家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们都知道,目前楼市在国家调控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虽然部分城市和部分楼盘仍有热点,但也是以价格倒挂为主,不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势。 但我们也知道,房价短期稳定很容易实现,但如果是5年后呢? 懂行人6个字,说“真话”。 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套用一位经济学家对房地产发展趋势的总结:“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意味着了解这三个关键因素的发展趋势。

首先看金融。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货币政策,就是看每年新增货币的速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货币供应M2增速在去年重回两位数增长,市场上有钱了,所以可以看到,即使受到“风波”冲击,不少人的收入受到影响,但一些城市的房价不跌反涨,房价真正下跌比较多的城市极其稀少。
但同时也应知道,货币宽松不是长久之计。央行从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开始时就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坚持稳字当头。这个“稳”怎么看呢?通过M2增速数据可以看出,即使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21年全年的M2增长也不过9%,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回到了“风波”之前的增速,2022年虽然略有回升,但基本都是稳经济大局的临时举措,而且从央行的表态看,大概率要保持眼下的节奏,波动不会太大。
一句话,房地产发展的宽松货币环境已经成为过去式,一切将回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常态。而且从国家对房地产金融的管控来看,房地产难分到多余的羹,历次降准也均是支持实体经济,反而是房贷利率不断走高,无论是首套房还是二套房。所以,对于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不要对房地产金融抱有过多期待,从央行给银行划“红线”和住建部给开发商上“枷锁”看,未来3、5年,房地产都得过资金上的紧日子。谁都知道,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持,相当于失去了“金融”政策这个“臂膀”。

接下来看土地。 在商品房价格中,地价约占成本的6-7%。 可以说,地价决定了开发商的价格。 其实,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词,就是“三稳”,其中就包括了“稳地价”。 当地价稳定时,房价将失去上涨的主要动力。
为防止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炒作土地价格,国家在2021年推出“集中供地”模式,但从结果来看,据好地研究院统计,去年上半年, 22个试点城市土地出让金额已达1.05万亿元,土地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 显然,国家推出土地集中供应的初衷是为了“稳地价”,结果显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但到了下半年,这个政策的效果就变成了 可见,第二批、第三批土地集中供地转入售罄。 在所有城市,土地市场从2022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包括合肥等热点城市,仍有一半的地块未售出,土地市场已初露锋芒。 就国家而言,目前,没有再有土地被抢购的盛况。 可见,地价带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和土地市场的热度是必须要消除的。 人们需要认清这个大趋势:即使不能在短期内摆脱土地财政,至少增量也不能太多。
三是人口因素。 供需直接决定商品价格走势,房屋也不例外。 说实话,从“七普”的人口数据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人口基数还是比较大的,保持在14亿以上,这让很多担心房市需求不足的人稍微松了口气。 但很多人还在担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生人数逐年下降。 2021年新生儿官方登记人口为1062万,似乎已接近1000万以下。 一句话解释,房市可能出现“绿黄相间”,无论人口基数大,但后续收购很可能疲软。 媒体最新统计数据还显示,我国近半数省份进入负增长时代,负增长省份数量较之前呈增加趋势。

幸运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出台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以应对老龄化问题,改善人口结构。 现在很多家庭都觉得养2个孩子很难,有几个3个孩子呢? 事实上,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从去年到现在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国家打算为多子女家庭铺平道路,比如禁止课外培训,整顿8部门持续三年的房地产市场乱象。 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还会有更多力度、更多支持的政策,比如育儿、上学、带薪休假等政策,直到实现让每个人都敢生更多孩子的目标。 从结果来看,有 2 个和 3 个孩子的家庭会形成一种氛围。 因此,从住房需求来看,购买力只会持续,不会枯竭。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未来几年,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肯定不会和以前一样,最多维持正常需求,地价不会大幅上涨,稳中有升 应该可以通过。 相反,是人口。 在国家战略布局下,原本令人担忧的因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成为严重问题,支撑力度也比较强。
说了这么多,有网友会直言,能买吗? 原因是很多人买房是有现实需求的,比如结婚的需要,孩子上学的需要,还有一些人手里有一些闲钱,存不了多少银行利息,还有 没有其他可靠的投资渠道。 通货膨胀。 有这种需求和想法很正常。 既然房子不是高频交易商品,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把这个问题变成:如果2022年不买房,到2025年房子会更贵还是更便宜? 对此,中央媒体的表态或许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信号。

新华社在《合理的房价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专文中阐述,明确提到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 “保持合理房价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文章最后一段提到: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建立,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值得珍惜。
上述关键词至少有以下含义:第一,房子不等于普通商品,而是民生,符合安居乐业的理念。 说白了,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会有第二,不提倡高房价,房价要保持合理。 这是合理的。 目前,我们能衡量的指标基本上是两个关键指标:房价收入比和租销比。 毕竟那些经济发展好、收入高的城市,相应的房价就高一些,反之亦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点。 从中央媒体的表态来看,官方对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是认可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需要保持。 笔者插一句,这里公认的房地产健康市场应该包括监管、秩序、房价等一系列因素。 因此,呼吁房价大幅上涨和下跌,是不切实际的个人猜测。
一位懂行的开发者朋友直言,中央传媒的设定答案其实很清楚。 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其实可以看出现在和未来的房地产走势。 到 2025 年,房子会更贵还是更便宜? 用“分化在所难免”六个字,基本可以概括这个结果,是有道理的。 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从三个方面轻松理解。

1、总体平稳,不会有大起大落。 中央媒体此前表示,我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建立。 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限购、限贷、限售、地价控制、房价限制(包括新房价格和二手房指导价),以及预防 非房地产资金流入房地产,基本控制了房价的整体大幅上涨。 基础知识。 当然,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强调“稳”字,要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大局。 当前的“保房交房”,确保龙头房企资金链安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优质资源的城市地产继续占据优势。 这里的优质资源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一些科教文卫、产业等优势先进集中的城市,对人口和资金的吸引力很大,房价易涨难跌。 在长效机制下,规模和市场热度都不会和以前一样。 另一方面,它指的是核心领域,包括商业、交通、教育和医疗。 如果你有钱,谁不想拥有一套?
3、没有竞争力的城市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 经过这些年的持续上涨,市场的局部泡沫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总人口只有这么多。 一些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和资金被优质资源城市吸走,难免面临收购需求不足的问题。 房屋空置、供过于求的局面在所难免,他们的楼盘缩水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 .
了解更多房产知识,欢迎关注本号。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