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汉字发展史是什么。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来解答!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是什么,币侠网小编(www.yfhhf.com)现在为大家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上古时期,华夏文明已经开始出现文字。
此处省略10000字……

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于是就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在可以考证的中国文字,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经过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七种基本的字体: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现在你所熟悉的繁体字,简体字,二简字都与楷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是商朝的文化产物。
它之所以叫甲骨文,是因为它被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的。
现在发现了5000个左右,已被确认的大约1500个。
每一个甲骨文,都有着通天的灵性,又被称为“甲骨易”。
2、金文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3、篆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来统一全国的文字。这就是“小篆”。
小篆的产生,宣告了,汉字古文字阶段的终结,为今天的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
4、隶书

小篆的笔画是圆转的,写起来比较麻烦。
当时一般人写小篆时把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省繁就简,笔画可有粗细,部首有的可通用,这样写起来很快。
因为它来自于下层徒隶,所以称为“隶书”。
隶书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小篆作为辅助字体,得到秦始皇的支持和推行使用。
隶书在汉代成为通行的文字。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在隶书的基础上,为了书写简便,演变出来的。
6、楷书

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
中国东汉末年,印刷术发明以后,刻印书籍多用楷书。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
7、宋体字

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出现了一种横轻竖重的方块字,是楷书的变体,因其从宋代刻书字体发展而来,故称“宋体字”。
现今,我们印刷书籍报刊等,多用这种字体。
8、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9、简化字

20世纪,我们实行简化字运动后,有些简体字或俗体字取代繁体字,成为占正统地位的文字,这些简体字叫做简化字。
可见“简化字”和“简体字”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

1956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并于次日开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中248个简化字。

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统编教材一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字,开始推行《二简》。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关于废止《二简》的请示,宣告了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失败。

也就是说,很多你认为的错别字,曾经都有过名正言顺的身份。
简体字,让普通人,都有了认字的机会。
繁体字,隐藏了中华文化的秘密。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