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韩熙载(902-970年),精通音律,善于书画,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名臣。
韩熙载在公元926年考中进士,没有被当时掌握吴国实权的徐知诰(后来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所任用,直到公元937年,李昪(biàn)正式建国称帝,才被授任用。赋闲这十年,韩熙载寄情山水,自诩“得之则佐时成绩,救万姓之焦熬;失之则遁世藏名,卧一山之苍翠”。
韩熙载来到溧水一山中筑庐读书,与寺僧论禅。隐居期间,韩熙载顿悟佛家的“无我思想”,遂将此山命名为“无想山”,古寺也随之易名“无想寺”。
一千年后,还是深秋,我等重游无想山,山中果然林木苍翠,秋色宜人。“无想湖”被三面青山环抱,湖水清澈如镜。

无想山

无想山
复建的载心亭,相传曾为韩熙载读书小憩之处。“载心”典出《文心雕龙.序》:“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寄情于山水之间读书,方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亭的外联书“漫品泉声融妙境,长留山色载文心”。
亭的内联书“有思留客步,无想见天心”。

载心亭
此地叫“一水间”,是一大片水杉树林。
相传韩熙载隐居无想山时,悟出山水有禅意、万物有佛性,因喜爱水杉高大正直,便在此处种了水杉树。后来寺僧延续种下去,便形成了水杉林。

一水间
水杉林间遍布数百个造型奇特的水杉“气根”,使人顿悟“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水杉“气根”

古无想寺始建于六朝,经唐、宋、明、清几度重建、修建和更名,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新建的无想寺,呈金字塔式堆叠起来,十分气派,最顶层是“毗卢宝殿”。

无想寺
天池,位于无想山山巅。也许韩熙载当年曾在清澈如镜的湖边打坐,静化心灵,参悟“无想”之意境。
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何须非要做出家人。韩熙载隐居十年,最后还是等到了天子的召唤。

天池
招云亭,始建于元代,现为复建,高约7米,耸立于天池湖畔。
登上无想山山巅的招云亭,俯瞰脚下山岭起伏、林海苍翠,天池高悬、清雅幽静。
为什么叫“招云亭”?是闲看云卷云舒,还是参透了人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无想山的千年传说,留下了一座充满禅意的山,一处来了就令人不得不参悟的无想山。

招云亭
题小诗一首:
南京溧水无想山
无思无想原无我,口灿莲花说淡泊。
物我相融心已静,出家未必是真佛。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者:币侠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hhf.com/baike/77432.html